9月28日報道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9月25日刊發題為《中國不斷增加的食品問題和機遇》的文章稱,讓中國13億人口吃上飯是個困難的工作,即使在條件最好的時候也是如此。然而對中國來說,由于多種因素的作用,在未來幾年確保人民獲得足夠食品將是更加困難的工作。這些因素包括,全球人口增長造成的更多競爭,千百萬中國農民涌入城市導致中國農業勞動大軍減少,以及由于中國日漸富裕,中國人的飲食發生改變。
文章稱,更糟的是,食品數量不是中國面臨的唯一問題,食品質量已成為一個大問題。過去5年來,中國消費者不得不應付毒牛奶和過期肉等各種食品質量問題,這讓人對中國食品是否安全可靠以適合消費產生嚴重懷疑。
中國食品供應的數量和質量是中國要應對的最緊迫問題之一,同時它又給各個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絕好的營利機會。中國對食品不斷增加的需求不僅在中國制造了機會,而且還為全球所有農產品價格設定了下限。無論美國中西部的農民還是泰國的家禽養殖者,無論他們是否將產品賣給中國,所有人都會因此受惠。
文章說,今天,全球70億人口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42年,全球人口會達到90億。除了人口增加,世界人口還在變得更加富裕,因為欠發達國家會加入經濟主流。全球人均GDP將增長50%,從今天大約1萬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大約1.5萬美元。但新興經濟體的人均GDP將是增長最快的,從今天到2030年,這些經濟體的人均GDP將會增加一倍多。這很重要,因為隨著收入增加,人們的飲食結構會改變,肉類消費會增加。
例如,在中國,人們的飲食正從以大米為主轉向以肉類為主。結果,自1986年以來,中國肉產量已經增至原來的三倍多,使得中國能生產出它今天需要的所有肉類。然而,隨著人均收入不斷提高,對肉制品的需求將超過中國的生產能力,預計中國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肉制品進口國。到2050年,由于中國中產階級壯大,生活日漸富裕,肉類消費激增,中國將每年進口價值1500億美元的雞肉、豬肉和牛肉。
飲食向肉類的轉變將對農業產出和有關糧食的需求產生重大影響。由于生產1公斤肉需要3公斤飼料,養殖更多動物將是一個巨大挑戰。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要準備好生產更多玉米和大豆來制造動物飼料。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在今后10年中,中國預計將在世界玉米貿易增長中占40%,到2023年,它將成為世界主要玉米進口國。
文章稱,面臨迅速增加的需求,中國的農業勞動人口卻在大幅縮減。2013年,中國公布了一個計劃,以將更多人口轉移到城市,從而助推經濟增長。這個計劃已經得到國務院批準。根據這個計劃,到2020年,中國要有大約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12年末,中國則有52.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從長遠來看,中國的目標是至少讓70%的人——9億人口——居住在城市。這涉及在2025年之前將2.4億農民轉移到城市,從而會進一步給中國的農業生產力造成壓力。但中國政府認為,這樣做能更容易地提供基本社會服務。
文章稱,在中國,食品質量同食品數量一樣是個大問題。2008年,由于食用有毒奶粉,30萬嬰兒生病,還有6名嬰兒死亡。這個事件對中國幾乎所有乳品制造商造成了影響。2013年,恒天然乳品集團在其一些產品中發現肉毒桿菌后,中國采取非常行動,禁止了所有從新西蘭的奶粉進口。近期,美國企業福喜集團在華子公司受到調查,因為它在知情的情況下將過期肉制品和貼錯標簽的肉制品賣給在華經營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餐飲企業。這導致麥當勞今年8月的銷售下降到10年來最低點。
文章稱,雖然中國各種食品問題對政府來說是麻煩,但它們對中國和***企業與投資者來說卻是一個福音。
例如2013年,中國最大肉制品加工商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用47億美元購買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這是中國對美國企業規模最大的收購案例之一。之后,雙匯(現已更名為萬洲國際)在香港股市籌集到21億美元,這是今年亞太地區最大規模的股票銷售之一。
2014年6月,產業投資機構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KKR)領導的一個財團同意為中糧肉食提供2.7億美元投資。中糧肉食針對的消費人群是愿意為高品質的放心豬肉支付較高價格的顧客。有了新投資者的支持,中糧肉食計劃在今后5-7年中將產量提高至原來的5-6倍,重點開發東部沿海和北方地區,這些地區有著人口稠密的城市,這里的消費者愿意為高品質肉食支付額外費用。
文章稱,黑暗中總有一線光明。在幫助中國解決其食品問題之際,各個企業和投資者顯然看到了光明